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Search for "ctext:265192"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Search details:
Scope: 御定淵鑑類函
Condition : References 「王守仁
Total 6

卷一百八

17
増明雷禮《列卿紀》曰:王翺,字九臯,直𨽻河間人。景㤗中,總督兩廣軍務,翺威望素著,蠻人聞翺至,大懼,翺曰:「蠻人久反,要在撫化得宜耳!」引其酋長,犒以金帛酒食,多見歸順,思恩軍民府知府岑英人疑其反側,翺居之桂林城中,禮待甚厚,由是人思效力。 又曰:馬昻,字景髙,直𨽻滄州人。景㤗中,總督兩廣軍務,攘懐彞冦,撫安軍民,生擒偽將軍周鉄等,以功升右都御史。 又曰:王越世昌,直𨽻濬縣人。成化中,以左都御史出延綏韓家塢,斬級二百餘,時敵居河套,出沒無時,越齎七日糧,晝伏夜行,至敵所,且撃且射,斬首三百級,奪其馬牛羊器械無算。又出大同,破威寧海,擒百七十人,封威寧伯」。又曰:劉大夏,字時雍,湖廣華容人。𢎞治中,總督軍餉」。《周司徒經》曰:「邊土糧草,半屬京貴子弟,公素不與此輩合,此行以剛取禍矣」。大夏曰:「處天下事以理,不以勢至邊,召父老講究,得其要領,不兩月,倉有餘積,中貴子弟亦莫之犯。 又曰:白昻,字廷儀,直𨽻武進人。𢎞治中,昂以戶部侍,即治河道,自髙郵州北二里之杭家嘴至張家溝,兩岸皆壅土為隄,又為閘四,凡四,閱月而成,名曰康濟河。 又曰:叢蘭,字廷秀,山東文登人。正徳中,總制宣、大敵,嘗深入,蘭分部諸將或犄或角,又據險邀之,斬獲百有餘級。 又曰:孟鳯,字瑞周,山東曲阜人,正徳中,提督宣、大,有執游僧乞丐為奸細希功者,鳯力辨於朝,得全活。 又曰:周南,字文化,浙江縉雲人。正徳中,總督兩廣軍務,廣人聞南來,不勞而定南,乃弛威布徳,惟飭長吏勸農寛賦,以身先之,民得休息。 又曰:王憲維綱,山東東平州人。嘉靖中,總制三邊,敵由花馬池入黑水苑,憲調榆林各路兵合擊之,斬三百餘級,降勅奨勵,加太子太保。 又曰:劉天和養和,湖廣麻城人。嘉靖中,總制三邊,請設重險以衛,內除戎器以備外。於是有乾溝澗、諸女墻、壕墩之設。又制為有腳輕車、強弩諸火器、短兵之制。 又曰:王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嘉靖中,總制廣西等四省軍務。時土官岑猛作亂,守仁至南寧,盡撤防守之兵,於是思、田二州頭目盧蘓、王授等悉㪚其衆,埽境來歸。 又曰:劉燾仁甫,直𨽻天津衛人。嘉靖中,總督薊遼,時嵗用漕糧,悉由通州陸運至牛欄山,轉輸勞費,燾疏潮河川水逹於通州,更駕小舟轉輸,直抵本鎮,大為便利。 《弇州史料》曰:王忠毅、驥初以兵部尚書總督軍務,偕定西侯蒋貴,以大軍十五萬平麓川,走其叛,宣慰思任發,再以靖逺伯、兵部尚書總督軍務,偕定西侯蔣貴以大軍十餘萬討思任,發之子思機,發獲妻孥、象馬輜重而還,三復為總督,偕都督同知宫聚,以大軍十餘萬窮追,思機發於孟養,破之,不能得而還,凡三下滇南。 又曰:王忠毅、驥初以尚書提督甘、涼軍務,還部,再以尚書總督討朶兒只伯,三以尚書總督軍務,討麓川,思任發四以靖逺伯、總督討思機發五,仍討思機,發六掛征蠻將軍印,平貴州苖七,總督南京守備,又曰王襄敏,越初以副都御史總督延綏等處軍務,破紅鹽池鹵,再以太子太保、尚書總督大同諸邊軍務,破威寧海鹵,三以威寧伯總督,破山東墩鹵,四以太子太傅總督五軍,十二營兵馬,五以平邉將軍總兵北征,六以征西前將軍鎮守大同,七以靖鹵副將軍鎮守延綏。八起家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總督陝西、甘、凉、寧、夏、延綏軍務。 又曰:「楊文襄公一清初以左副都總制三邊,再以右都起總制平安化王,難三以致仕,少傅、大學士起提督。 又曰:王襄敏公,越初以左副都右都御史連嵗出兵關中,破西北鹵,再以威寧伯提督同保國公朱永破西北鹵,三以太子太保總制陜西三邊,破西鹵,中間,一以總兵鎮延綏。

卷一百九十五

25
原剖判百家。《劉歆集序》云:歆,字子駿,受詔與父向校衆書,著《七略》以剖判百家。 箴縷百家盧植《酈文勝誄》云:「自齔末成童,著書十餘箱,文體思奥爛,有文章箴縷百家」云云。 采摭羣言。孔安國《尚書序》 錯綜經文杜預《左傳序》云:「古今言《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數家,大體轉相祖述,進不成為錯綜經文以盡其變,退不守丘明之傳,於丘明之《傳》有所不通,皆沒而不。 暴之於市。髙誘呂氏春秋序云: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不韋乃集儒書,使著其所聞為十二紀,八覽、六論、訓解,各十餘萬言,僃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名為呂氏春秋。暴之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時人無能増捐者,誘以為人非不能,蓋憚相國,畏其勢耳。 傳在民間張霸事見後。 大義粲然。後漢班固傳論》曰:司馬遷、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載籍之作,大義粲然著矣。議者咸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 多為時諱。王沈集序云:沈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録》也。 述而不作《論語》。 引而伸之。《易繫》云:「引而伸之,觸𩔖而長之」。案《乾》為天為玉,《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雲,是觸𩔖而長之之義也。 増千金不易見上暴之於市注 千駟不易。《北齊書傳》曰:劉晝孔昭,自謂博物竒才,好矜大,每言使我數十卷書行於後世,不以易齊景之千駟也。 長於《論衡》《山堂肆考》云:趙奕嘗著《呉越春秋》等書,蔡邕見之歎息,以為長於《論衡》。 不減過秦。宋書傳曰:范蔚宗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衆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與諸甥姪書曰:「吾雜傳有精意深旨,至於循吏以下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竒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 《漢晉春秋》《山堂肆考》曰:「習鑿齒,襄陽人,習郁之後,博學洽聞,清才秀逸。桓溫辟為從事,累遷別駕。溫覬覦非望,鑿齒著《漢晉春秋》,凡五十四卷,以裁正之」。。 《魯後春秋》《唐書傳》曰:「劉允濟采魯哀公後十二世接戰國為魯後春秋,獻之,遷左史」。 此為不朽」。宋書傳曰:裵松之髙祖,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鳩集傳記,増廣異聞。旣成,奏之,上善之,曰:「此為不朽矣」。 此書可傳《唐書傳》曰:「太宗閱陸德明經典音義,美其𢎞義。學者歎曰:德明雖亡,此書可傳」。賜其家布帛百匹」。。 讀史至言又曰:褚無量所撰述百餘篇,歿後有於書殿得《讀史至言》十二篇上之,帝歎息,以絹五百匹賜其家讀史管見》《文獻通考》陳氏曰:《讀史管見》建安胡寅以《通鑑》事僃而義少,故為此書。議論宏偉嚴正,間有感於時事。 孟堅忠臣。唐書傳曰:顔師古為太子承乾注。班固漢書時謂顔祕書為孟堅忠臣。 綱目忠臣。宋濂、孔克表《通鑑綱目附釋序》曰:「聞是書之成,不能無舛訛。李心傳謂唐肅宗時直脫二年事,至德八年以後迄於天祐甲子多差。孔君尚有以刋定之,庶幾為《綱目》之忠臣也歟! 《五經正義》孔穎達,見總載二 《六經》法言》《唐書》傳曰:路隋為侍講學士,采皇王興衰,著《六經法言》二十卷,奏之,旋拜諫議大夫。 宦遊著書。《山堂肆考》云:段成式柯古,博學強記,多識竒篇。秘籍嘗宦遊至辰,著《酉陽雜俎書》數十篇。 杜門著述,《吾學編傳》曰:黃鞏,字伯固,莆田人。𢎞治十八年進士,補武𨕖。正德十四年春,疏六事,忤江彬,廷杖除名,杜門著述而已。 隱几著書陸龜蒙《笠澤叢書》自序曰:自乾符六年春,卧病笠澤,遇體中不甚羸耗,時亦隱几著書。 構亭著書。《金史傳》曰:元好問著《金源野史》,構亭著書其上,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采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録。今所傳有《中州集》及《壬辰編、雜編》若干卷,纂脩《金史》,多本其所著。 原覃思不闚門,《後漢書》云:何休邵公,為人質樸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以列卿子,詔拜郎中,非其好也,辭病而去不仕,州郡進退必以禮。太傅陳蕃辟之,與參政事。蕃敗,休坐廢錮,乃作《春秋公羊解詁》,覃思不闚門十有七年。 覃思以終業。後漢鄭𤣥戒子書曰:「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閑居以安性,覃思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胡嘗扶杖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門牆施筆研謝承《後漢書》云:「王充貧無書,往市中省所賣書,一見便憶。門牆屋柱,皆施筆研,著《論衡》。。戶牖置刀筆范蔚宗《後漢書》云:「王充少貧而受業於班彪,恥為俗儒,閉門潛思,絕慶弔戶牖,置刀筆,著《論衡》,八十五篇也」。。 孔子作《彖、象》《論衡》云:「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為六十四卦,孔子作《彖》、《象。繫辭》三聖重業,《易》乃具足」。。 《老子》作《道徳》《列仙傳》云:老子乘青牛車,去入秦,過函谷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上下經》二卷」。 仲舒作《繁露》。《西京雜記》云:董仲舒夢蛟龍入於懷,乃作《春秋繁露》。 洼丹作《通論》《東觀漢記》云:「洼丹,字子玉,世傳《孟氏《易》,作《通論》七篇。世傳之,號《洼君通論》」。。 隗禧作《經解》,《魏略》云:隗禧撰作諸經解數十萬言,未及繕寫成編,而遽得聾疾。 景鸞撰《禮略》益都耆舊傳》云:景鸞漢伯,少隨師學經,渉七州之地,作《易說》及詩解文句,兼取河、洛,以𩔖相從,名為奧集》。又撰《禮內外記》,號曰《禮略》。 可為《終身記》。《春明退朝録》:劉中山見徐堅《初學記》,愛其書曰:「非止初學,可為《終身記》」。 増補馬遷之缺,鼂氏《讀書志》曰:蘇轍《古史》,自伏羲、神農訖始皇為七。《本紀》、《十六世家、三十七列傳》,以補司馬遷之缺。正陳壽之失。郝經《神道碑》曰:旣處幽所日,以立言載道為務。撰《續後漢書》,還統章武,以正陳壽之失。 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進《資治通鑑表》曰:前後六任,聽以書局自隨,得以研精,覃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徧閱舊史,旁采小說,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脩成二百九十四卷。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精力幾盡此書。《文獻通考》曰:《續通鑑長編》李燾撰。先是,司馬光作《資治通鑑》,燾纂集用光義例,《廣記》僃言,錯綜銓次,皆有據依。自表云:「聚九朝累世之見聞,精力幾盡此書」。 自成一家之言。又陳氏曰:《皇王大紀》,胡宏撰。述皇王五帝至周赧王博采經傳,時有論說,自成一家之言。 卓然一家之作《元史傳》曰:呉澄少暇,即著書於《易》、《春秋》、《禮記》各有纂言,條歸紀敘,精明簡潔,卓然成一家之作。 居青蘿山纂述。《吾學編傳》曰:宋濓字景濓,浦江人。自少至老,未嘗一時去書致仕,居青蘿山閉門纂述。 隱青巖山著《書》,又曰:王褘,字子充,義烏人。戊子,元政亂,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嫌其切直,格不聞危素、張起巖並薦之不起,隱青巖山著書。原張霸造《百兩尚書》,《論衡》云:孝景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敎授,堂以為殿,得百篇尚書於牆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視,莫能讀者,遂祕於中外,不得見。至孝成皇帝時,徵為古文尚書,學東海張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成帝,帝出祕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於是下霸於吏,吏白霸罪當至死,成帝髙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百兩之篇傳在民間者傳見之,人則謂《尚書本有百兩篇矣。 服虔作《春秋傳解》《後漢書》云:「服虔字子愼,少以清苦建志入太學。受業有雅才,善著文,論作《春秋左氏傳解》,行之。至今,又以《左傳》駮何休之所駮《漢事》六十條」。。 時時著書人又取去。《漢書》云:司馬相如病免官,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徃從」。悉取其書,使所忠往而相如。己死,家無遺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 退論書策,以舒憤思,司馬遷荅任少卿書云:「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䇿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増上下千載,覃精三紀。呂溫《代陸博士進集注》《春秋表》曰:臣不揣蒙陋,思窺聖奥,以故潤州刺史丹陽縣主簿啖助為嚴師,以故洋州刺史趙匡為益友,考《公》、《穀》之善否,辨《公》、《穀》之疎密,輒集注《春秋》,勒成十卷,上下千載,覃精三紀。元首雖白濁河以清微臣何幸與道俱泰!」 貫通經典,采摭史傳。《吾學編傳》曰:石瑶,字邦彦,槀城人,厯武英殿大學士,博覽古今,號通儒。其所著書,多附《正義》、《羽翼經史。 耕牧餘暇,輒復著書。蕭穎士為陳正卿進續尚書表》曰:「臣誠愚陋,竊不自揆,敢縁聖朝稽古之道,陛下文思之徳,耕牧餘暇,輒復著書,討尋載籍,於兹一紀,謹上今文尚書》一部,凡若干卷」。 每思君親,輒有著述。遼史傳曰:耶律資忠再使留弗遣,毎懷君親,輒有著述,號《西亭集》。 原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揚雄《荅劉歆書》曰:有詔令尚書賜筆墨錢六萬,得觀書於石渠如是。後一歲作繡,補靈節、龍骨之銘詩三章,成帝好之,遂得盡意。故天下上計孝亷及內郡衞率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於槧。著書不起草占,授數萬言。應璩《與王子雍書》云:足下著書,不起草占,授數萬言,言不改定,事合古典,無不歎息也。 芟夷煩亂,翦截浮辭孔安國《尚書序》云:「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貫串經傳,馳騁古今《漢書》司馬遷贊》云:「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次於大漢」。其言秦、漢詳矣。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牴牾,亦其渉獵者廣博貫,串《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以勤矣。 集先代絕言采,異國殊語。劉歆《與揚子雲書》云:「集先代絕言,采異國殊語,以為十五卷。 協《六經異傳》、《齊百家雜語》《漢書司馬遷傳》云:「略《三代録》、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以拾遺》補藝成。一家言,協《六經異傳,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聖君子。 因《史記》作《春秋篹異》,同為國語《漢書司馬遷贊》云:「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論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篹異同為《國語》。 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孔安國尚書序云:先君孔子,生於周末,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脩春秋云云。 増劉知幾著《史通》,鼂氏《讀書志》曰:《史通》二十卷,劉知幾撰。知幾長安、神龍間三為史官,頗不得志,乃以前代書史序其體法,掇其得失,著為評論。當時徐堅深重之,云:「居史職者,宜置此座右」。 杜君卿著《通典》。又云《通典》二百卷,唐宰相杜佑著。先是,劉秩采經史,自黃帝迄天寶末制度沿革廢置,議論得失,倣《周禮》六官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其才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之,參以今禮為二百篇,以《食貨》、《𨕖舉》、《職官》、《禮樂》、《州郡》、《邊防》八門,分𩔖敘載,世推該洽。佑,字君卿。 呉兢著《貞觀政要》,又《貞觀政要》十卷,唐呉兢撰。兢以唐之極治、貞觀為最,故采時政之可僃勸戒者上之於朝,凡十四篇。 歐陽詢著《藝文𩔖聚》。又《藝文𩔖聚》一百卷。歐陽詢著《分門𩔖事》,附見前代詩賦贊頌牋啓之作。 虞世南著《北堂書鈔》見《寫書注 顔眞卿注韻海鏡流》。又大厯中,刑部尚書顔眞卿以陸德明《切韻》未𢎞,乃纂《九經子史字義》,著《韻海鏡流》三十卷,上之詔下,祕閣及集賢院貯之。蕭嵩著《開元禮》。《文獻通考》:陳氏曰:《開元禮》一百五十開卷,唐集賢院學士蕭嵩、王仲丘等撰。元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函請刪《禮記》舊文,益以今事。張說以為不可,宜折衷貞觀、顯慶以為唐禮,乃詔徐堅、李銳、施敬本撰述,蕭嵩、王仲丘繼之,書成。 李肇著《國史補》。又鼂氏曰:《國史補》二卷,唐李肇撰。初,劉餗記元魏迄唐開元事,名曰《國朝傳記》,故肇續之。 張九齡著《千秋金鏡録》。《唐書傳》曰:張九齡子壽。初,千秋節,王公並獻《寶鑑九齡上事。鑑十章號《千秋金鑑録》。 李吉甫著《元和郡國志》。《文獻通考》:陳氏曰:《元和郡國志》四十卷,李吉甫著自京兆至隴右,凡四十七鎭,篇目皆有圖,今圖不存。 李昉著《太平御覽》。又鼂氏曰:《太平御覽》一千卷,李昉等撰。陳氏曰:以前代《脩文御覽》、《藝文𩔖聚》、《文思博要》及諸書參繹條次,脩纂本號《太平編𩔖》,太平興國二年受詔,八年書成,改名《御覽》。 楊億著《冊府元龜》又鼂氏曰:景德二年,詔王欽若、楊億等脩君臣事迹,惟取六經》、子史、不録、雜書,凡一千卷,賜名《冊府元龜》 周敦頤《太極圖》《宋史》傳曰:周敦頤著《太極圖》,又著《通書》,發明太極之蘊,言約而體大,文質而義精,孔、孟之本源,大有功於學者。 歐陽脩著《五代史》見史二 程頤著《易傳》見《易》二 張載著《正蒙》《宋史傳》曰:張載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而著《正蒙》。 邵雍著《皇極經世》又曰:雍玩心髙明,以觀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逺而至於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邃衍密茂,著書十餘萬言,曰《皇極經世內外篇,漁樵問荅》。 朱熹著《通鑑綱目》。《文獻通考》陳氏曰:始,司馬光《通鑑》有《日録》舉其要。後胡安國又脩為《舉要補遺》,晦翁因別為義例,著此書。 胡安國著《春秋傳》見《春秋》二 眞德秀著《讀書記》,《續文獻通考》:《讀書記》,眞德秀旣歸浦城,撰語門人曰:「此人君為治之門,如有用我者,執此而往可也」。又《大學衍義》四十二卷,因《大學》條目而益以經史,首之以帝王為治之本,是之謂綱首之以明道術,辨人才,審治亂,窮民情,次之以崇敬畏、戒逸欲,又次之以謹言、動正威儀,又次之以重妃匹、嚴內治、定國本、敎戚屬,是之謂目。每條之中,首之以聖賢之典訓,次之以古今之事迹,諸儒之釋經、論史有發明者録之,而公之說亦附見焉。 蘇洵著《太常因革禮》,《文獻通考》:陳氏曰:《太常因革禮》二百卷,姚闢、蘇洵撰。嘉祐中,歐陽脩言:「《禮書》文多放軼,請禮官編脩六年,以命闢洵,至治二年乃成,詔賜以今名。 樂史著《太平寰宇記》又鼂氏曰:《太平寰宇記》二百卷。《樂史》著太平興國中盡平諸國天下一統,史悉取自古山經地志,都正訛謬,纂成此書上之。 楊時著《三經義辨》,《中興藝文志》曰:《三經義辨》,楊時撰,又辨學王居正撰。居正為舉子時,不習王氏《新經》、《字說》,流落十餘年,時出《義辨》示之,曰:「吾舉其端,子成吾志」。居正感勵,首尾十載,為《三經辨學》。自是天下不復言王氏學」。 張栻著《經世紀年》,《文獻通考》陳氏曰:《經世紀年》,侍講張栻撰用《皇極經世譜》編,有所發明則著之。 陳桱著《通鑑續編》。《續文獻通考》曰:桱自束髮讀書,思𢎞先人之業,乃著《筆記》二百卷。又上自盤古,建於髙辛,會於有宋比事核義尊正統,以定大分。其《紀事師司馬光《補遺》,其書法師朱文公《綱目》名曰《通鑑續編》。 馬端臨著《文獻通考》,馬端臨貴與,廷鸞之子,隱居敎授,所著《大學集傳多識録》、《文獻通考》等書。陳澔著《禮記集說》澔自序曰:先君子師事䨇峰先生十有四年,以是經先領鄉薦,為開慶名進士,所得於師門講習為多。中遭煨燼,隻字不遺,不肖孤僭不自量。會萃衍繹,而附以臆見之言,名曰《禮記集說》。 楊維楨著《厯代史鉞》鐵笛道人。自傳曰:其文有驚世者,有《三史統論》五千言,《太平綱目》二十策,厯代史鉞》二百卷。詩有《瓊臺曲》、《洞庭雜吟》五十卷,藏於鐵崖山。 薛瑄著《讀書録》《吾學編傳曰:「薛瑄手録,性理大全,晨夜翫讀,有得輒秉燭疾書,或通夕不寐,晚年造詣髙明,踐履篤實,著《讀書録》」。 曹端著《存疑録》,又曰:曹端正夫,一字月川,所著有《四書詳說》、《太極圖》、《通書》、《西銘》、《釋文》、《孝經注觧性理、文集》、《儒家宗統譜》及《存疑録》。 解縉著《永樂大典》《明紀》:永樂五年,《永樂大典》成。先是,命翰林臣解縉等采諸書所載《事物𩔖》,聚而統之,以韻書成,賜名《文獻大成》。旣而上覽其書,以為未僃,復命重脩,至是成,賜名《永樂大典》。 謝鐸著《續西山讀書記》。《吾學編傳》曰:謝鐸鳴治,浙江太平人,成化元年授翰林編脩。校勘《通鑑綱目》,所著有《桃溪集》、《續西山讀書記》、《伊洛淵源續録》、《元史本末》諸書。 邱濬著《大學衍義補》,又曰:邱濬仲深,瓊山人。成化十六年進士。進禮部侍。即以《通鑑綱目》義重正,統秦、隋、漢、唐之交,予奪太速,稍次其世變,升降治亂,與國統偏。全作《世史正綱》為《大學衍義補》,以明當世利害。書成,表上,泰陵大喜,遷本部尚書。 胡居仁著《居業録》,又曰:胡居仁叔心,一字敬齋,居業録者先生。道明德立無可告,語有感於外而無可施於行,故筆之於冊,取易脩詞之義。其間論聖賢徳業、經傳、旨趣、學問、工夫、政敎基本、性命淵微,不一而足。 羅欽順著《困知記》。王氏𩔖苑云:羅欽順,字整菴,正德戊辰忤劉瑾,落職為民,庚午,起復,累官至吏部尚書。所著困知記。 王守仁,著《傳習録》。《續文獻通考》云:王守仁伯安,所著有《時習傳習録》諸書。 薛應旂著《憲章録》明憲章録:薛應旂、方山著 髙啓著《鴻猷録》,陳邦瞻著《宋元紀事本末》。《明詩紀事》云:陳邦瞻字德逺,髙安人。於經史之學殊有原本,撰《宋元紀事本末》,為史家所稱。 陳眞晟著《程朱正學纂要》,王氏𩔖苑》云:陳眞晟字德晦,天順二年,用伊川故事詣闕上程。朱纂要書令禮部看詳竟寢。 唐順之著八編《續文獻通考》云:「唐順之字荊川,所著有《文編、左編、右編」,而世稱《荆川八編」。 王世貞著《四部》。王世貞元美,一字弇州。所著有《弇州山人四部槀》。 著書數十萬言。趙復《揭紫陽文集序》曰:著書數十萬言,沈浸莊騷,出入遷固。 著述凡百餘種。《明詩紀事》云:楊愼字用脩,著述甚富,文集之外,凡百餘種。

卷一百九十七

47
原應詹作檄,見者慷慨。《晉書》云:應詹遷南平太守,王澄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門、武陵三郡軍事。及洛陽傾覆,詹攘袂流涕,勸澄赴援。澄使詹為檄,詹下筆便成,辭義壯烈,見者慷慨。 趙曄奉檄心恥廝役,謝承《後漢書》云:趙曄少嘗為縣吏,奉檄送督郵,曄心恥於廝役,遂棄車馬去。到犍,為資中,詣杜撫受《韓詩》,究竟其術。案資中,縣名。杜撫叔和,犍為武陽人也。少有高才,受業於薛漢,定《韓詩章句》。 易雄列王敦罪。鄧粲《晉書》曰:舂陵令長沙易雄距王敦,馳檄遠近,列敦罪惡,城䧟,為魏人所虜,送詣敦,以檄示雄。雄曰:「有之!但雄力弱,不能扶翼本州,匡救國難,以此慙恨爾」。 陳琳書魏武罪《獻帝春秋》云:「太祖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為本,初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以及父祖耶?」琳謝曰:「矢在絃上,不得不發也」。 羽檄三至,《魏志》云:袁紹以董昭領魏郡太守,時郡界大亂,賊以萬數,遣使往來交易市,賈昭厚待之,因用為間,乗虛掩討,輒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書檄立成王隱《晉書》曰:孫惠為東海王越記室,掌文疏,豫參謀議,造檄驛馬催之,應命立成。 以上《北堂書鈔》 増見檄流涕,《晉書》曰:元帝遣揚威將軍甘卓、建威將軍郭逸攻周馥於夀春,安豐太守孫惠率衆應之,使謝摛為檄樆。馥之故將,馥見檄流涕曰:「必謝樆之詞」。樆聞之,遂毀草。旬日,馥衆潰。 捧檄流涕。《山堂肆考》:李愬擒蔡李祐,詔釋之。愬令佩刀出入帳下,署六院兵馬使。六院者,唐禁兵也。祐捧檄流涕。蹋折郡檄,《晉書》曰:張軌為涼州刺史。時晉昌張越涼州大族,讖言張氏、覇涼州,自以才力應之,陰謀代軌,乃遣兄鎮及曹袪、麴佩移檄廢軌。軌遣主簿奉表詣闕,將歸,老宜陽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蹋折郡檄,排闔入諫,軌黙然從之。 不草偽檄,白居易李公家廟碑曰:「公名紳,李錡盜據京口,公寓居無錫,㑹擢第東歸,錡聞公名署職,引用强,以草檄,絶筆不書。 謂天上人李徳林見詔二。 天供我筆見上 文檄豪健,山堂肆考:裵度表,舒元輿掌興元書記,文檄豪健,一時推許。檄奏贍詳。見上。 傳檄諸國,《通鑑》:開元三年,監察御史張孝嵩陳磧西利害,請察其形勢。十一月,攻阿了達於連城,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了達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震西域,勒石紀功而還。馳檄比州。《山堂肆考》:時朱泚亂,崔造輒馳檄比州,發所部二千以待命,徳宗深嘉之。 馳馬立辦見上 應馬上急見上 傳檄河北。唐書傳曰:顏杲卿、安祿山反時,真卿在平原,約共起兵討賊,乃斬李欽湊,械賊將高邈、何千年送京師。即傳檄河北,言王師二十萬入土門,遣郭邕領百騎為先鋒,馳而南,望者謂大軍至日中傳數百里。 馳檄諸道又曰:王景崇、黃巢反偽使,齎詔至,景崇斬以狥,因發兵馳檄諸道,合定州王處存連師西入闗,問行在,貢輸相繼。 覽檄矍然。又曰:駱賔王初為徐敬業府,屬為檄傳示天下,斥武后罪。后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覽檄大喜。見上。 檄如流星。李白古風曰:羽檄如流星。 檄如飄風。又送羽林陶將軍詩曰:「飛書走檄如飄風」。 檄如雉走。杜牧平党項表》曰:雉走檄書,遠近同至。 檄如狼毒。《山堂肆考》:王𢎞義再遷左臺侍御史,每移檄州縣,所至震慴。𢎞義輒自詫曰:「我文移如狼毒野葛」。 投檄討賊,吾學編傳曰:王守仁伯安,廵撫南贑汀、漳等處。宸濠反,公適勘事,福建急走小舸,還至吉安,與知府伍文定謀起兵討賊,發檄召江西諸知府邢珣等兵,又宻遣諜四出,投檄至京師及湖廣、廣東、廣西、南京、淮安、浙江各發兵討賊,以疑宸濠使不敢出南昌。 移檄捕奸。《明紀漫録》曰:龍宗武泰和人,附江陵,躐致少參。嘗䧟吳,士期閉空舍,至食衣襪死。江陵敗,戍廉州,着伍兩月而逃,乃移檄江右捕之。宗武素驕氣盛,見予檄,有昔幸脫兩觀之誅,今復遁三苖之竄,批鱗義士,尚尊君命,以投荒䑛,痔邪臣反,藐王章而離伍,遂發狂疾,號呼奔走,自投厠中,食穢物,醫治罔效。 文檄皆出其手。唐書傳曰:賀徳仁,開皇中為延州參軍,入調吏部尚書,牛𢎞給筆札,令自序援筆而成。及在隴西府,文檄皆出其手。 書檄皆出其手。《吾學編傳》曰:陳基,字敬初,臨海人。初在藩府,飛書走檄,皆出其手。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