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龍》

Library Resources
1 龍:
《說文》曰:龍,鱗蟲之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

2 龍:
《廣雅》曰: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3 龍:
《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乘兩龍。
又曰:鍾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暝為夜,身長三千里。

4 龍: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時乘六龍以御天,初九,潛龍勿用。象曰:陽在下也。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德施普也。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又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5 龍:
《左傳》曰: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莫智於龍,以其不生得也。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智,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昔有飂叔安。飂,古國名,叔安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有劉累者,能飲食龍,夏后賜氏曰御龍,今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又曰:鄭大水,龍鬥于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禜焉。子產弗許。曰:我鬥,龍不我覿也。龍鬥,我獨何覿焉。攘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乃止。

6 龍:
《河圖》曰:黃金千歲生黃龍,青金千歲生青龍,赤白龍,玄金千歲生玄龍。

7 龍:
《莊子》曰:朱伻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又曰:子張見魯哀公,不禮焉。去曰: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雕文畫之,於是天龍聞而示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非龍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者。
又曰: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何規哉。子曰:人用意如飛鴻者,為弓弩射之,如遊鹿者,走狗而逐之,若游魚者,釣繳以投之,吾今見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余口張不能噏,舌出不能言。
又曰:河上有家貧窮,持緯蕭而食者,子沒川,得千金珠,謂其子,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泉,驪龍頷下,若能得珠者,遭其睡也。如使驪龍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8 龍:
《楚辭》曰:神龍失水而陸居,為螻蟻之所裁。

9 龍:
《孫卿子》曰:積水成川,蛟龍生焉。

10 龍:
《呂氏春秋》曰:晉文公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賦詩曰: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承輔,龍反其鄉,既得其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槁死中野。

11 龍:
《括地圖》曰:禹誅防風氏,夏后德盛,二龍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經南方,防風神見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龍升去,神懼,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瘞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國。
又曰:龍池之山,四方高,中央有池,方七百里,群龍居之,多五花樹,群龍食之。
又曰:崑崙山之弱水,非乘龍不得至。

12 龍:
《淮南子》曰:龍舉而景雲屬。

13 龍:
《公孫弘答東方朔書》曰:譬猶龍之未升,與魚鼈為伍,及其升天,鱗不可睹。

14 龍:
《列仙傳》曰:陵陽子明好釣,於溪得白龍子,解鉤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遂採五石脂服之,三年,白龍來迎,止龍陽山上百餘年。

15 龍:
《說苑》曰:吳王欲從民飲酒。子胥諫曰:不可,昔日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對曰:我化為魚,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今君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有豫且之患,王乃止。

16 龍:
《博物志》曰:龍肉以醯漬之,則文章生。

17 龍:
《抱朴子》曰:案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外國方士能神呪者,臨川禹步吹氣,龍即浮出,初出乃長十數丈,方士吹之,一吹則龍輒一縮,至長數寸,乃取著壺中,以少水養之,外國常患旱災,於是方士聞有旱處,便賚龍往賣之,一龍直金數十斤,舉國會斂以雇之,直畢,乃發壺出龍,著淵中,因復禹步吹之,長數十丈,須臾而雨四集矣。

18 龍:
《齊地記》曰:平昌城有井,與荊水通,有神龍出入焉。故名龍城。

19 龍:
《外國事》曰:毗呵羅寺有神龍,住米倉中,奴取米,龍輒卻後,奴若長取米,龍不與,倉中米若盡,奴向龍拜,倉即盈溢。

20 龍:
《辛氏三秦記》曰:河津一名龍門,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故云曝鰓龍門。
又曰:龍首山長六十里,頭入渭水,尾達樊川,頭高二十丈,尾漸下,高五六丈,云昔有黑龍,從山南出,飲渭水,其行道成土山,故因以為名。

21 龍:
【賦】《晉劉琬神龍賦》曰:大哉龍之為德,變化屈伸,隱則黃泉,出則升雲,賢聖其似之乎。惟天神上帝之馬,含胎春夏,房心所作,軒照形,角尾規矩。

22 龍:
【贊】《晉郭璞燭龍贊》曰:天缺西土,龍銜火精,氣為寒暑,眼作昏明,身長千里,可謂至靈。
又:龍魚一角,似鯉居陵,俟時而出,神靈攸乘,飛驚九域,乘雲上升。

23 龍:
【銘】《晉傅玄龍銘》曰:麗哉神龍,誕應陽精,潛景九淵,飛曜天庭,屈伸從時,變化無形,偃伏汙泥,上凌太清。

24 龍:
【序】《魏繆襲青龍賦序》曰:蓋青龍者,火辰之精,木官之瑞。

URN: ctp:n55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