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老》

Library Resources
1 老:
《說文》曰:老,考也。七十曰耆,八十曰耊,九十曰●。

2 老:
《釋名》曰:九十曰鮐背,或曰黃耇,或曰凍梨,或曰鯢齒,或曰眉壽。

3 老:
《易》曰:枯楊生荑,老夫得其女妻。

4 老:
《尚書》曰:五福,一曰壽。

5 老:
《禮記》曰:百年曰期頤。
又曰: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脩而兼用之。
又曰: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又曰: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煖。
又曰: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6 老:
《毛詩》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又曰:酌以大斗,以祈黃耇,黃耇鮐背,以引以翼。

7 老:
《左傳》曰:燭之武對鄭伯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事具遊說篇。
又曰:晉悼大夫食輿人,絳縣人或年長矣。使問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年於今三之一也。使問諸師曠。曰:七十三矣。

8 老:
《論語讖》曰:堯舜遊首山,觀河渚,乃有五老遊河渚。曰:河圖將浮,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9 老:
《國語》曰:昔衛武公年九十有五。警於國曰: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也。必恭恪於朝,朝夕以警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

10 老:
《周書》曰:文王召太子發曰:嗚呼,我身老矣。吾語汝,我所保與守,守之哉。傳之子孫。事具帝王部。

11 老:
《尚書中候》曰:齊桓公封禪。謂管仲曰:寡人日暮,仲父年艾。

12 老:
《尸子》曰:湯問伊尹曰:壽可為耶。伊尹曰:王欲之則可為,弗欲則不可為也。

13 老:
《孟子》曰: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14 老:
《戰國策》曰:昔者秦魏為與國,齊楚約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餘。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令兵出,可乎。曰:敬諾,遂約車遣之,且說秦王,秦王遂發兵救之。

15 老:
《史記》曰:秦始王謂王翦曰:將軍老矣。何怯也。
又曰:武帝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至見天子,天子問治亂事,申公時已年八十餘矣。
又曰:伏生,秦博士,孝文欲求治尚書,天下無有,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老不能行,詔晁錯往受之。

16 老:
《韓詩外傳》曰:齊桓公見畝丘人曰:叟年幾何。對曰:臣年八十三矣。公曰:美哉壽也。
又曰:楚丘先生,被蓑帶索,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多遺忘矣。何以教文。先生曰:惡將我使而老哉。使我投石拔距乎。追車赴馬乎。吾則將死,何暇老哉。將使我深計而遠謀乎。設精神而決嫌疑,吾乃始壯矣。何老之有。

17 老:
《說苑》曰:楚文王伐鄭,使王子革子露車,二子出遊,老人載畚從乞焉。不與,搏而奪之畚。

18 老:
《漢書》曰:馮唐以老為郎,文帝輦過。問曰:父老何自為郎。
又曰:張蒼口中無齒,飲乳,妻妾以百數,曾孕者不復幸,年百餘歲乃卒。
又曰:張安世薦蘇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宣帝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

19 老:
《東觀漢記》曰:馬援年六十二,請擊五溪蠻,帝愍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盻,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遂遣援。事具武部將帥篇。

20 老:
《續漢書》曰:民年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玉杖長九尺,端鳩飾,鳩,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也。
又曰:仲秋祠老人星于國南郊。

21 老:
《神仙傳》曰:淮南王安好道術,八公詣門,門者見垂白,不進,八公皆化成童子,色如桃花,門吏白王,王迎之,登思仙之臺,八公還成老人,授之要道。

22 老:
《世說》曰:顧悅與簡文同年而早白。簡文問曰:卿何以先老。答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隆冬轉茂。

23 老:
《瀨鄉記》曰:老聃計其年紀,時已一百餘,聃無老耄之貌也。

24 老:
《述異記》曰:尹雄年九十,左鬢生角,長寸半。

25 老:
【詩】《魏應璩詩》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
又《新詩》曰:少壯面目澤,長老顏色麤,麤醜人所惡,拔白自洗蘇。

26 老:
《魏阮瑀詩》曰:白髮隨櫛墜,未寒思厚衣,四支易懈倦,行步益疏遲,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自知百年後,堂上生旅葵。晉張載詩曰:氣力漸衰損,鬢髮終以皓,昔為春月華,今為秋日草。

27 老:
《晉陸機詩》曰:軟顏收紅橤,玄鬢吐素華,冉冉逝將老,咄咄奈老何。

28 老:
《梁范泰詩》曰:在生竟何豫,未云倏已老,華髮飄悴容,苦慮栖懷抱,疇昔少年時,皆以歸大造。

29 老:
《梁簡文帝詩》曰:昔類紅蓮草,自玩淥池邊,今如白華樹,還悲明鏡前。

30 老:
《梁孔燾老詩》曰:盛年歌吹日,顧步惜容儀,一朝衰朽至,星星白髮垂。

31 老:
【表】《梁沈約致仕表》曰:徒以桑榆無幾,時制行及,不朝之禮,忽在今辰,使反身敝廬,待終窮巷,臣又聞之,懸車散髮,其來舊矣。昔廣德請骸,義在量力,二疏知止,懼貽後悔,數年以來,稍就盡竭,氣力衰耗,不自支持,若蒙天地大恩,造物洪施,拯其隆滿之切,救其害盈之災,譬彼日昃,假榮終朝,踟躕夕景,少觀盛化,宅壤歸泉,自無云幾,祈仁仰澤,事止寸陰。

32 老:
《梁王僧孺為韋雍州致仕表》曰:一旦攀附,遂無涯限,排雲矯漢,飛□待翼,陸離蟬組,照灼潘旗,受脤推轂,執珪奉酎,變狹室於高門,改小冠於侯服,況復還周紐其六印,歸齊列其五鼎,常懼輪輕載積,基薄墉高,器覆危傾,人指鬼瞰,老與年并,疾隨衰及,塗遙齒截,漏迫鍾鳴,高舂之景一斜,不周之風忽至,菌蟪夕陰,倏駛無幾,堇蕣朝采,飄零已及,仰朱闕而掩涕,向濛谷而自悲,豈復式瞻拱默,仰接鍾鼓,儻帷蓋未親,東岳稍駐,擊壤鼓腹,其賜猶多。

33 老:
《周王裒為庫狄峙致仕表》曰:俛音赴曲,操終則外,傾身舉重,力殫斯斃,何者,日暮途遠,前哲所以告歸,漏盡載馳,昔賢以之知退。陳徐陵為王儀同致仕表曰:尺波歸海,恆歎不居,爝火為薪,猶悲假續,況復星迴日薄,通人有乞老之言,鍾鳴漏盡,前史有夜行之誡,五陵鼎族,家傳軒冕,四姓鄉侯,榮由恩澤,雖虛名靡實,世官非才,年力方彊,雖不能辭退,今三元肇慶,六呂司春,得奉萬壽之盃,豫參百辟之禮,便釋朝衣,謹遵初服,方同孔光之杖,載遊戶庭,廣德之車,方懸私館。

34 老:
【疏】《後漢班超上疏》曰:蠻夷之俗,畏壯侮老,臣超犬馬齒耄,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棄捐,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但願生入玉門關,不敢望封酒泉郡。
又曰:其誠無徵名實,賦以言行,具可揚倫,上方委我朝傑,搜材儒門,若取火于燧,求玉于崑,且知人則哲,永矢不諼,詢乎譽則汝察乎德,摭其實則明試以言,夫名,實之賓,實者名立,正先修名以責實,亦徵言而考行,假使賢愚紛糾,是非交競,用捨不雜於薰蕕,妍蚩豈逃乎龜鑑,若疇離祉,馴致其令,則傅說感於殷聰,驩兜迷於堯聖,原夫未分陶璧,尚混齊竽,議沓人口,聲喧路隅,乍好丹以非素,罕惡紫之奪朱,爭笐容於磻木,指徹瑕於瑾瑜,及夫舉直措枉,削繁省蕪,轉衡用心,既不畏於狂絜,取賢□廈,求智又侔於炙輠,信垂拱而仰成,亦奚為而不可,懿其恭樹桃李,假翼鵷鸞,仰春夏而延陰,面挾而遂轉,然後實無所蔽其跡,名無所匿其端,是二物也。坦然可觀。

URN: ctp:n54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