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數》

Library Resources
1 數:
《說文》曰:筭,長六寸,計歷數者也。從弄竹,言常弄乃不誤也。

2 數:
《易》曰:大衍之數五十,大合天地之數,凡五十有五,言五十者舉成數。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3 數:
《周禮》曰: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曰九數。鄭司農曰: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工均輸方呈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4 數:
《漢書·律歷志》曰: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慎性命之理也。
又曰:武帝時,桑弘羊以計算幸,以心計,年十三為侍中。
又曰:宣帝時,大司農丞耿壽昌以善算為算工,得幸於上。
又曰:計商善為筭,著《五行論算術》二十六卷。
又曰:張蒼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5 數:
《吳志》曰:顧譚每省簿書,未嘗下算,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下吏以此服之。
又曰:趙達,河南人也。治九宮一算之術,究其微旨,是以能應機立成,對問若神。使人取小豆數升,播播,布也。之席上,立言其數,驗覆果信。嘗過知故,知故為之具食。食畢,謂曰:「倉卒乏酒,又無嘉肴,無以敘意,如何?」達因取盤中只箸,再三縱橫之,乃言:「卿東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辭無?」主人笑曰:「以卿善射,欲以相試耳。」遂出酒酣飲。又有書簡,上作千萬數,著空倉中,封之,令達算之。達云:「但有名無實。」其精微若是。達寶惜其術,自闞澤、殷禮,皆名儒善士,屈節就學,秘而不告也。太史丞公孫滕,師事之累年,赍酒拜跪而請,達曰:「吾先人得此,欲圖為帝王師。至仕來三世,不過太史郎,誠不欲復傳之!且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初,孫權行師征伐,每令達有所推步,皆如其言。問其法,終不言,由此見非。達常笑謂諸星氣風術者,曰:「當回算帷幕,不出戶牖,以知天道;而反晝夜暴露,以望氛祥,不亦難乎!」無間,引算自投,乃嘆曰:「吾算盡,某年月日其終矣。」達妻數見達效,聞而哭泣。達欲弭妻意,乃更算,言:「向者謬誤耳,尚未也。」後如期死。權聞達有書,求之不得,錄問其女,乃發達棺,一無所得,法遂絕焉。

6 數:
王隱《晉書》曰:王戎為司徒,好治生,公嫗二人,常以象牙籌晝夜算計家財。

7 數:
《唐書》曰:僧一行,姓張氏,公謹之孫也。初,求訪師資,以窮大衍,至天台山國清寺,見一院,古松十數,門有流水。一行立於門屏間,聞院僧於庭布算聲,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遠求吾算法,已合到門,豈無人導達也?」即除一算,又謂曰:「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承其言而趨入,稽首請法,盡授其術焉,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8 數:
《西京雜記》曰:定安嵩真,明算術,成帝時人也。真常以算自克其壽七十三,真曰:「綏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時死矣。」書壁以志之。至二十四日晡時死,妻曰:「真算時,見長下一算。欲以告之,慮脫,故不告之,今校一日也。」
又曰:曹元理善算術,成帝時人也。常從友人陳廣漢,廣漢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數,子為吾算之。」元理以食箸十餘轉,曰:「東囷七百四十九石六斗七合,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升。」遂署囷門。後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九升,中有一鼠,大可一升;東囷無差。元理後歲復過,廣漢以米數告之,元理以手擊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剝面皮矣!」廣漢為之取酒脯數斤,元理復算曰:「千牛產二百犢,萬雞將產五百雛。」羊豕鵝鴨皆道其數,果蓏盧果切。肴蔌悉知其所。乃曰:「如此貲業之廣,何供具之薄?」廣漢慚曰:「有倉卒賓,無倉卒主人。」元理曰:「俎上蒸豚一頭,廚中荔枝一盤,皆可以為設。」廣漢再拜謝罪,入取之,盡日為歡。其術後傳南季,南季傳項滔,滔傳子陸。皆得其分數,而失其玄妙焉。

9 數:
《老子》曰:善計者不用籌策。

10 數:
《尹文子》曰:凡數,十百千萬億,億萬千百十,皆起於一,推至億億,無差矣。

11 數:
《山海經》曰:帝令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千選選,萬也。九千八百八十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天地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南北二億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億五萬里也。

12 數:
《博物志》曰:南郡宜城王子山,到泰山從鮑子真學算。

13 數:
《異苑》曰:晉安平有越王餘算菜,長尺許,白者似骨,黑者似角,云越王行海,作算有餘,棄之於水生焉。

14 數:
《風俗通》曰:十十謂之百,十百謂之千,十千謂之萬,十萬謂之億,十億謂之兆,十兆謂之經,十經謂之垓,十垓謂之補,十補謂之選,十選謂之載,十載謂之極。有物者,有事者,紀於此矣。過此往者,則其數可紀,其名未之或聞也。夫數:一為特、侯、奇、只,二為再、兩、偶、雙、三為參,四為乘。

15 數:
《賈誼書》曰:數度之道,以六為法。數度之始,始於微細。有形之物,莫細於毫。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十毫為髮,十髮為釐,十厘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備於六,故先王以為天下用也。

16 數:
《周髀》曰:周公問於殷高曰:「寡人聞子大夫善數。」數,算也。

17 數:
《語林》曰: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見,令高足弟子傳授而已。融算嘗渾天合,召玄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

18 數:
謝察《微算經》曰:《易》稱「太極是生兩儀」,蓋數之先也。自隸首作術,容成造歷,顯算斯興故也。

19 數:
《一位算法》曰:萬萬穰為載,數之極矣。或問之曰:「何以數之為載?」按孫子《算經》云:「古者積錢,上至於天,天不能容;下至於地,地不能載。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故名曰載。」
又曰:按司馬遷《史記》云:「自秦孝公時,商鞅獻三術。內一,開道阡陌,以五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
又曰:按千乘之圖、周之制度、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是古之制也。

20 數:
《發象算經》曰:問云:「度之起,起於何?」答曰:「度之起,起於忽。忽是神蟲口中吐絲名也。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21 數:
《算經》曰:量之起,起於何?答曰:「量之起,起粟。粟是陰陽而生,從六甲而出。故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抄。」

22 數:
《算經》曰:秤之起,起於何?答曰:「秤之起,起於黍。黍是三棱草子也。十黍為一累,十累為一銖。」

URN: ctp:n397374